有这样一颗星球,它位于地球与木星之间,是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。如果用肉眼看它,它在地球的夜空中,会呈现出比周围星辰更加显著的红色,中国古人称其“荧荧如火”。这颗星,就是火星。很快,我们就有和它亲密接触的机会了,11月14日国家航天局首次公开了我国火星探测任务,计划2020年择机实施。
本次公开的火星探测任务是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,主要在地面试验场模拟了着陆器在火星环境下悬停、避障、缓速下降的过程,对其设计正确性进行了综合验证。
进行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的是亚洲最大的地外天体着陆综合试验场,本次试验模拟了火星的重力环境,在火星上的重力加速度大概是地球的三分之一。 根据规划,我国将在明年择机实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,目标是通过一次发射任务,实现“绕、落、巡”三个任务,开展火星全球性和综合性探测,并对火星表面重点地区精细巡视勘查。
这是因为,大约每隔26个月会发生一次“火星冲日”,届时,太阳、地球、火星位于一条直线上,在这一时间点实施火星探测,探测器飞行的路线最短,最省燃料。而距离当前时间最接近的“火星冲日”探测窗口便是2020年,因此中国的火星探测任务也瞄准这一窗口。
而且不仅中国,美国也将在明年发射“火星2020号”,印度将在明年发射“曼加里安2号”,阿联酋希望在明年发射“希望号”世界各国多个火星探测器都选择明年到火星上同场竞技。
四百年前,开普勒在给伽利略的信中写道:“我们应该建造适合飞向神圣天空的船与帆,然后也会有这样的先驱者,面对无边的太空,他们毫不退缩”。对于首次火星探测,我国的科学家们也一直在努力,与以往其他国家的探火任务相比,我国的火星要一次完成火星探测器的软着陆,任务起点高,难度更大。
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 张荣桥:提出两步走的路线年论证过程中,一步实现绕、着、巡,二步完成采样返回,到2030年使我们国家在火星探测领域水平达到先进水平。
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 孙泽洲:一段时间以来探月工程的实施对于技术的牵引,在技术能力和技术水平上来讲,我们具备了一次实现环绕、着陆和巡视这样的技术能力和技术水平。
孙泽洲表示,以探月工程中的技术为基础,我国已经对火星探测的关键技术开展了预先研究。而针对火星探测特点所需要的多项新技术的研发,也在稳步推进。如着陆火星使用的降落伞,就是一项突破性的技术开发。
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 孙泽洲:我们地球的开(降落伞)伞都是在亚音速的时候来开伞,火星探测器是要在超音速开伞。这样在一个复杂的气动条件下,伞的设计对我们来讲还需要做很多工作,才可以真正掌握它。
去火星确实没有那么容易,除了窗口期和技术难点,还有时间问题,仅去程就需要航行约6个月的时间,加上取样、返回等过程,来回一趟完整的旅程则需要3年左右。既然这么艰难,我们为何还要对火星进行探测呢?
火星的一年是687个地球日,一个火星日几乎和地球日一样长,这里也有一年四季,春夏秋冬。它的直径是地球一半,重量是地球的十分之一,引力是地球的三分之一,失重还不算太严重,登上火星你仍然可以脚踏实地,仰望星空。火星上稍微冷了点,平均气温零下55摄氏度,晚上最冷时达到零下100摄氏度,夏天正午的赤道地区,温度可达20摄氏度,非常舒适。此外,人类已经在火星上发现了地下盐水湖。
目前人类已经进行了230多次太阳系探测。探测结果是,整个太阳系的8大行星、5颗矮行星、165颗卫星当中,只有火星跟地球最为相似,只有火星有可能经过改造实现大规模移民。迄今为止,我们在宇宙间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星球。
专家说,火星探测的首要科学问题是探测火星生命活动信息,包括火星生命的信息,火星过去是否存在过生命、火星生命生存的条件和环境,还有生命起源和地外生命探索。其次是为火星本体科学研究积累资料;第三是探讨火星的长期改造与今后建立人类第二个栖息地的前景。
可能在未来二十年左右,可以看到人类将首次登陆火星。未来一百年,我们可能会在火星上建设一个中等规模的火星城市。未来一千年,我们可能会把火星改造成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。开云平台